“网红医生”异军突起
曾在大型MCN机构从业两年的郑毅透露,这两年短视频平台上“网红医生”大量涌现。他手底下曾运营着20个医生账号,几乎覆盖每个科室。他曾短期帮一位中医科医生,让账号粉丝从5000涨到10万+,如今该医生全平台粉丝超100万。可见,“网红医生”的造星速度惊人。
MCN机构为了利益,将目光瞄准了医疗领域,希望通过打造医生网红账号来获取流量和收益。很多原本普通的医生,在MCN机构的运作下,迅速成为网络上的红人。
MCN拉医做网红手段
有的MCN机构人员采用线下“扫楼”的方式,直接去各大医院找医生面谈,劝说医生加入成为网红。为了快速增粉,部分机构手段不端,会买水军帮医生刷粉,短时间让医生粉丝冲到10万+很常见。一些医生看到做网红有机会名利双收,也就心动答应合作。
以正常增长速度来看,想要在短时间积累大量粉丝很难,但这些MCN机构通过不正当的刷量方式,打破了这个规律。这不仅让数据变得虚假,也影响了平台上真正优质医生账号的发展机会。
运营人员现状
近日,记者走访三甲医院发现,网上一些有几万粉丝医生身边,常有MCN机构的年轻运营助手。有的助手对医学知识一无所知,仅负责拍摄或剪辑视频素材发平台引流。他们可能不了解医学知识的严谨性,在制作视频时容易出现科普不准确的情况。
这就导致很多医生科普视频看似专业,实则可能存在问题。而且这些助手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缺乏对医学科普的热情和深入理解,很难做出高质量、有深度的科普内容。
“网红医生”博流量手段
部分“网红医生”为博流量不择手段,有擦边科普的,也编造剧情、跨专业科普或者直播带货。在网购平台,也有主播利用和“医生”沾边身份带货。比如记者深夜“蹲守”某网购平台,有女主播以“老中医后代”人设直播带货。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医生的职业操守,也欺骗了消费者。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商业利益,却忽视了医疗科普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的健康决策。
医生带货结算方式
郑毅透露,MCN机构会让医生拍段子、给药品打广告或编虚假治疗故事,按流量或带货效果给医生结算劳务费。他合作过的妇产科医生,搭上药品经销团队,每月发10 - 20条科普视频,企业按月给医生结算劳务费。
这种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合作模式,让很多医生陷入了利益的漩涡。原本他们应该专注于治病救人、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现在却为了钱去做一些虚假或夸大宣传的事情,损害了医生群体的形象。
违规与坚守并存
记者发现很多“大号科普、小号带货”的医生账号,被媒体曝光后,部分推荐药品视频不可见。而郑毅也提到,有些谨慎医生从视频平台引流到私域卖货。同时,一批违规账号被封,但三甲医院部分医生依然坚守。
在这个混乱的网红医疗市场中,有道德和职业底线的医生还是选择坚守自己的职责。他们不被利益所诱惑,专注于为患者提供真实、有用的医疗信息和治疗方案。而那些违规的医生和MCN机构,应该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惩。
你认为应该如何规范“网红医生”市场,让其真正为公众健康服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请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