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羊毛党”现身
近日,人民网记者调查发现,在贴吧、QQ、闲鱼等平台上,“羊毛党”异常活跃。他们专门兜售消费券以及抢券外挂软件。用户只要输入“消费券”“抢券”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就能看到不少做起“消费券”生意的信息。这些“羊毛党”让原本用于刺激消费的消费券变了味。
目前,各地政府为拉动经济复苏,纷纷发放消费券,没想到却被这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们在网络平台大行其道,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券发放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本该惠及众多普通消费者的福利,被他们强行分走一杯羹。
暗语交易规避监管
“羊毛党”为躲避监管,想出了用暗语发布交易信息的办法。“套”代表“套现”,“卷”代表“券” 。看似平常的交流语句,实际上藏着见不得光的交易。这些暗语在网络平台流传,新手可能看不明白,但有经验的“羊毛党”却心领神会。
在暗语的掩护下,“羊毛党”的违规交易看似安全。但他们的行为却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消费券难以真正发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测,破解这些暗语,打击违规交易。
囤券手段花样百出
“羊毛党”囤券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或伪造大批账号,控制这些账户参与消费券发放活动,达到囤券目的。他们就像贪婪的“吸血鬼”,将大量消费券占为己有。
另一种是篡改设备信息实现多次抢券。有些平台规定一个设备只能领一次券,他们通过修改设备信息,让每次领券设备看起来不同。这种做法不仅违反平台规则,也侵犯了其他消费者权益。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使用软件囤券,破坏公平的抢券环境。
违规套现的法律风险
“羊毛党”的囤券和套现行为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利用软件囤券,把本属于他人的消费券抢到自己手里,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这种行为剥夺了其他消费者获取消费券的权利,是对法律的公然挑战。
商家配合抢券之人进行虚假消费,让其表面完成所谓的消费,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商家本应诚信经营,却为了私利参与违规行为,不仅影响公平竞争,也破坏了消费券发放的初衷。一旦被发现,商家和“羊毛党”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平台的防控与打击
某承接全国上百个城市消费券发放的平台,针对“羊毛党”和商家套现行为采取了防控措施。该平台安全技术专家表示,系统若发现交易有问题,会禁止用户使用消费券。3月份以来,平台在发放消费券过程中,发现多地商家涉嫌“套现”行为。
对于这类商家,即便消费券没有真正套现,平台也会立即取消其核销资格。这表明平台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消费券发放的公平公正。通过技术手段和严格管理,平台尽力减少“羊毛党”和商家违规行为的发生。
完善发放机制建议
业内人士指出,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应选择可靠平台。菅峰认为,消费券发放方案应提前制定针对“薅羊毛”等行为的应对方案,同时市场主体如电商平台和商家在应对方面存在不足。
各地相关部门选择发放平台时,应满足“三大风控标准”:事前要能实名制并校验账户和商户真实性;事中要有风控追溯能力,杜绝黑产和风险用户领券;事后要能及时处罚违规商户并监控反馈负面舆情。盘和林还建议,除加强技术监管,还要将参与“薅羊毛”的商家和消费者纳入信用惩戒。那么大家觉得还有哪些方法能更好地打击消费券“羊毛党”行为?赶紧在评论区留言,记得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