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调整
在今年闲鱼十周年时,总经理季山透露,多年前闲鱼已随内部生态变化调整平台定位,从单纯“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转变为“年轻人兴趣交易社区”。这样的转变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需求,适应市场变化,给用户带来新体验,开启了不同于传统二手交易的新模式。
如今的闲鱼不再只是二手货买卖场所,新定位下开展了诸多围绕年轻人兴趣的业务,让更多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其社区属性愈发明显,也促进了平台交易生态的多元化,为年轻人兴趣交流与交易搭建新桥梁。
新业务拓展
在新版App中,闲鱼推出闲鱼简历和“搞副业”入口,扶持技能服务、用工招聘等非实物交易。这一举措打破了大众对其仅为实物二手交易平台的印象。比如年轻人能凭借技能在这找到工作机会,企业也能招到合适人才,实现了新领域的跨界尝试。
观察者网指出,这种从线上到线下、从轻资产到重资产的跨界探索,是今年阿里旗下少见的业态。未来三年内,闲鱼线下店会进一步延展。线下店的探索是为更好连接线上线下资源,不过如何将这一模式跑通,还需团队不断摸索实践。
特色板块推出
十周年之际,闲鱼将推出“捡漏商店”板块,主打捡漏特色,与传统电商差异化。该板块以C2C为核心,拓展微瑕、临期、99新的小B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以实惠价格买到心仪商品,增加了购物乐趣。
这也意味着后续闲鱼要对小B端卖家开展更多管理和运营工作。小B端卖家增多对丰富平台商品种类有好处,但如何保障交易规范、商品质量等,是闲鱼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运营压力增大。
用户增长表现
作为年轻人爱逛的平台,闲鱼用户增长保持高增速,近两三年用户复合增长率接近30%。年轻用户对闲置物品交易、新兴兴趣交流有强烈需求,闲鱼新定位和新业务刚好契合他们想法,吸引大量年轻人注册使用,也带动平台活跃。
闲鱼的“受宠”和阿里这一年不断的政策变动、在电商平台较量中的被动形成反差。去年11月,闲鱼成阿里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外界称其为阿里“四小龙”之一。阿里表示会以3 - 5年为周期持续投入,足见对其寄予厚望。
商业化难题
尽管备受重视,但闲鱼需有明确商业化变现路径才能持续获集团投入。当前国外二手交易靠抽10 - 25个点高额佣金变现,而国内二手交易多年免费,在国内照搬国外抽佣模式几乎不可能,闲鱼需探索适合自己的变现方式。
收取软件服务费或许能净化市场、抑制商家泛滥,但这一收费模式需谨慎推行。因为若收费不合理,可能导致用户和卖家流失,还会引发不满。所以闲鱼商业化变现需深思熟虑,权衡各方利益。
监管困境
近日网友发现,闲鱼部分卖家以售卖家电、自行车等为幌子进行涉黄擦边交易。海量交易信息和复杂网络环境让闲鱼监管能力显得力不从心,这类违法违规行为损害平台形象,也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
法律专家认为,作为第三方开放交易平台,闲鱼在卖家商品上线之初就应做好源头监察审核。只有从源头阻断违法违规产品发布渠道,才是其应担负的基本监管责任,这对闲鱼在技术、人力、管理等方面都是巨大挑战。
你觉得闲鱼能解决好商业化和监管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吗?希望大家点赞并分享本文,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