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店升级实质
微信小店的升级像是一场巧妙安排。看起来是把大促期间电商流量分配常态化,还捡起了张小龙10年前给微信电商起的“小名儿”。相比10年前,微信小店现在多了入口、流量和支付手段。然而,这些对电商平台来说只是基本配置,并非足以成功的决定因素。
过去一年,视频号电商一直在努力“补课”,补齐基础设施。不过在今年双11这个考验平台综合能力的关键节点,它明显还达不到“上桌吃饭”的水平。就像站在热闹大促的边缘,略显孤单。
视频号电商双11困境
在去中心化的分发机制下,视频号没有商城直通车,也没有能扛起销量的头部主播。在双11这个大卖场里,它只能孤零零地站在场外。用户对视频号电商的双11大促基本没什么感觉,参与度不高。
对于商家来说,情况也不乐观。以非标品商家与白牌商家为代表的群体,在视频号电商中占比很大,但货架场景却难以搭建起来,这无疑限制了商家的销售和发展。
视频号电商前期亮点
不过,视频号也不是毫无亮点。作为当下直播生态还未完全定型的平台,在之前的618大促中,它跑出了不少百万级主播,在业内被广泛认为是有增量潜力的平台。这说明视频号电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爆发力。
本次微信小店双11细则中,规定商家关联视频号以“主播”身份参与,这一设置进一步强调了新生达人与店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为后续电商发展指出了方向。
微信电商建设短板
和其他成熟电商平台相比,微信在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平台推出两年后才开始测试品牌专区,商品触达基本依靠达人直播带货,直到最近才开发公众号这个流量渠道。
在选品方面,无论是服务商还是商家,都比较迷茫,没有成熟的体系。而且成熟电商平台常见的投流保底机制,在微信这里基本没有,这让很多商家在参与时有所顾虑。
商家对微信平台看法
有入驻视频号一年多的品牌商家评价,“微信的产品开发说好听了是克制,说不好听就是懒”。现在视频号跟着微信频繁修改规则做测试,一年有几十上百次之多,这样不稳定的环境很难让成熟品牌在大促时节选择它。
商家希望有一个相对稳定、规则明确的平台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和开展营销活动,提升销售业绩。
视频号电商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存在诸多不足,但以电商普遍反内卷的业态为标准,视频号的电商也有相对成功的地方。它的去中心化分发机制与其他平台砸钱换流量模式不同,其自然流能让一些“电商初哥”如林斌单日爆单1000 +。
未来,视频号可能会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变得和其他平台相似,也可能会和商达一起探索出全新的电商模式。你认为视频号电商未来会更趋向于哪种发展方向?希望大家积极评论、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