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但其带来的侵权问题却像一颗隐藏的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近期的AI生成图片著作权第一案,将AIGC侵权这一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不仅有案件维权,还有相关行业探索下产生的争议,吸引着各方的目光。
画作侵权表现
这几名画师发现自己作品被侵权时,想必是十分气愤的。从他们所公开的情况来看,Trik AI生成的图片,无论是色调还是笔触、构图等多方面都与原图极为相似。而且,在未经过画师授权、不标注画师署名的情况下,使用原图生成大量AI图片,这样赤裸裸的侵权行为严重损害了画师们的权益,这不是简单的创作借鉴,而是严重的抄袭行为。此事发生在小红书上,这个拥有众多用户和创作者的平台上发生这样的事,影响尤为恶劣。在画上创作者的心血就这么被他方挪为己用,任谁都难以咽下这口气。
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用于商业用途,那更是不道德的。这些创作者本靠着自己的作品获得名气和收益,现在被AI在未授权情况下使用,后果难以想象。例如一些小画师,可能一幅画就能带来一段时间的收益,就这么被侵权了,损失可不小。
画师维权决心
这几位画师维权的坚决态度值得钦佩。一旦决定维权,就下定决心要将此事做个了断。他们拒绝调解和封口费,目的很明确,想要一个公正的判决结果。这里体现出了他们对自己作品版权的重视程度之高。在创作领域,作品就如同创作者的孩子,被侵权了怎能坐视不管。比如有的画师因为热爱画画,花费数年提升画技,每一幅画都注入了无数心血,作品有了名气却被AI无端盗用,这是他们不能忍受的。
而且这位画师还希望以这个案子作为以后AI绘图侵权维权的案例参考。这是深谋远虑的想法,此案如果能够成为典型案例,可以为更多创作者提供维权思路和法律依据,从而能更好地保护创作群体的权益。
小红书的探索与问题
小红书在AIGC领域想要有所建树,这无可厚非。其在3月筹备独立的大模型团队,核心员工来自广告业务的NLP技术团队,内部多部门同时推进AIGC方向的落地探索,并在4月推出了Trik这款AI创作应用。但是,这过程中却引出了侵权问题。小红书大概也没料到会有这样的问题产生,这反映出其在内容审核或者技术运用的规范上存在漏洞。
作为一个平台,用户众多,本应做好版权保护方面的措施。小红书在推出相关产品的时候,没有确保所使用的素材来源的合法性,这是开发过程中的失误。这不仅让平台上的创作者权益受损,对其自身的口碑和未来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图片著作权认定
在这个案件中,法院的判决给出了指引。认为涉案人工智能生成图片具备“独创性”要件,能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可视为美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这一判决,实际上是在新的技术背景下对传统著作权法概念的一种拓展。案例中原告对模型进行设置,最终选定图片,这里面就包含了他的智力劳动,所以被认定为作者享有著作权。
不过这也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虽然认定了原告有著作权,但要显著标注所用人工智能技术或模型。这意味着在未来审理类似案件时,要更加细致地权衡多方利益,既要保护作者权益,也要对新兴技术作出规范。
AIGC侵权争议未解
虽然有了对AI生成图片著作权的判决,但是对于AIGC大模型未经授权使用画师作品“炼丹”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司法实践中目前还没有定论。这就像是一片笼罩在创作者和AIGC产业上空的乌云,随时可能带来风暴。这个方面不弄清楚,创作者永远都会担心自己的作品被非法使用,AIGC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因为版权官司而受到牵绊。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创作者需要保护自己作品版权,而AI产业则期待有发展空间,这种矛盾如何平衡还需要深入探讨。
行业规范出台
10月,相关部门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其从多个方面对AI发展进行指导,语料安全、模型安全、安全措施、安全评估等方面的规定有望对AIGC侵权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不过目前这还只是征求意见稿,这个草案如果能够尽快完善并出台正式文件,将会为AIGC产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很好的框架。应该广泛吸收各方意见,让各方参与进来,比如邀请创作者群体、AIGC企业的代表等来提供更多的思路。
你对AIGC侵权事件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留言,同时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希望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