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主要采用“后付费”模式,这本是常规的消费结算方式,不想却滋生出爆卡产业。这是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熟知但却影响深远的问题,爆卡者每日可透支巨额话费,造成数以亿计的坏账。
爆卡者透支话费的惊人规模
在通信运营商的后付费模式的掩盖下,一些熟练的爆卡者每日能透支数万甚至数十万元的话费。他们利用月底才生成账单的规则漏洞,透支话费进行点播、购物等行为。这些行为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他们便肆无忌惮地挥霍,导致运营商的资金遭受巨大损失。同时,游戏渠道也存在恶意爆卡行为,为了刷量不择手段,完全不顾及运营商的利益,使得这个产业坏账不断增多。
爆卡行为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规则有空子可钻。一些法规或者监管机制未能及时跟上这个新兴漏洞,导致爆卡者有空可钻,企业、运营商徒增坏账风险。
互联网初期对运营商话费支付的依赖
互联网发展初期,支付渠道十分匮乏。运营商的话费支付成为当时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收费的唯一通道。众多互联网巨头崛起初期均受益于运营商的这一话费支付功能。那时候的互联网企业依赖运营商的话费支付,运营商成为互联网发展初期的资金流转管道,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然而这种依赖性也慢慢变成了隐患。随着时间推移,运营商话费支付的漏洞逐渐被恶意利用,但由于早期建立的深度合作关系,很难一下子断绝。
两类爆卡产业致大量坏账
爆卡产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类爆卡产业给运营商带来了大量的坏账。一种是源于传统的电话购物,透支话费点播、购物的产业链源远流长。从最早的电话购物时代就已经存在,一直持续至今。另一种是游戏产业中的爆卡行为,游戏渠道为吸引游戏开发者,初期用爆卡刷用户量、刷流水,随后很多流水变为坏账。
以游戏产业来说,几年前话费坏账率惊人,普遍在30 - 40%左右,被恶意刷量的游戏坏账能超过90%。这对整个游戏产业的资金健康运转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拖垮了运营商的收益。
其它支付手段兴起后话费支付受冲击
如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盛行,一些原本采用话费支付的同行纷纷转投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怀抱。例如王者荣耀,2017年3月就由于中国移动运营策略调整,多地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暂停支持话费支付。这是因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具有便捷、安全等优势。用户更愿意选择成熟可靠且方便的支付方式,话费支付逐渐走向下坡路,逐渐失去大片市场。
可以看到,随着支付市场的变化,运营商话费支付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运营商的应对举措
面对爆卡产生的坏账问题,运营商开始采取措施。中国移动成立话付宝推动话费支付,但因为金融监管需求,开始收紧业务。中国移动的开发者社区也进行话费支付审核改革,新增计费接口,利用话费、流量、通话时长的处理数据供应用方判断,从而减少坏账。中国电信也通过实名制规范卡的管理,同时加强增值业务管理,使直接从运营商接入的游戏坏账率低于8%。
在应对过程中,运营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多种尝试来改善现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之前流失的市场份额和元气难以短时间恢复。
爆卡对运营商的深远影响
爆卡产业不仅造成大量坏账,还拖累运营商错过移动支付产业的最佳发展时机。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迅速占领市场时,话费支付还在处理爆卡带来的坏账等问题。这使得话费支付业务停滞不前,没有跟上移动支付发展的浪潮。
运营商失去了在移动支付领域扩大市场份额的好机会,在后来的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到现在在移动支付方面也只能处于边缘位置。
各位读者,你们认为运营商若想重振话费支付业务,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同时如果觉得本文有意义,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