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到了,这是电商全平台的购物狂欢。今年是第15年,低价成最大卖点,这背后却有很多争议,有人说是回归初心,有人觉得是无奈之举。这都让这个“双11”充满看点。
低价卖点褒贬不一
双11从起源就打着低价旗号。今年电商平台重点宣传低价,这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感到兴奋,因为他们能花更少的钱买到心仪商品。比如一些家庭主妇可能会想着趁此机会囤够半年的日用品。然而另一方面,有人觉得这只是平台没新花样了。电商竞争多年,似乎只剩下价格能用来吸引消费者了。
不少消费者早已看倦了单纯的低价竞争。部分消费者表示在之前的双11促销中虽然价格低,但质量却参差不齐。低价不代表一切,他们更渴望性价比。
从流量到留量时代
淘天集团CEO戴珊指出电商进入留量时代。以前平台不断吸引新用户获取流量,现在重点是留住老用户。例如一些平台开始做会员专属服务。
这一转变对商家影响也大。商家要从单纯吸引新客户,到重视老客户体验。像有些文具商家,开始对老顾客提供定期的满减券,以增加他们的回购率。
供应链中的低价策略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说低价是京东基因,京东在供应链挤水分让利。现在很多平台都明白,供应链优化是低价关键。
如有的平台直接和工厂合作,减少中间环节。在某产区,苹果从果农到消费者手中,以前要经过多层经销商,现在直接对接电商平台,价格降低了不少,消费者受益,平台也赢得口碑。
价格迷雾困扰消费者
一者,同一商品不同日期价格多变,很多商品在双11是先涨价再促销。在2022年的双11期间,就有消费者发现某知名品牌的洗发水,在双11前一周突然涨价20%,然后在双11当天看似打了五折,但实际价格只比平时低一点。
品牌要求统一报价也让平台很难彻底做到低价。平台要平衡品牌方和消费者需求很难。有的小众化妆品牌因为要保证线下线上价格统一,在双11时给到电商平台的促销幅度很小。
预售玩法的利弊
近年来预售成为标配。它有很多好处,像减轻物流压力在2020年双11中,由于很多商品做了预售,物流爆仓现象有所缓解。
但消费者对预售也怨言颇多。例如每次双11都有消费者忘记付尾款。而且很多时候预售价格和现货价格相差无几,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被耍了。
新平台的入局
小红书的加入是今年双11的新亮点。它投入百亿流量和亿级补贴助力商家发展。小红书电商发展迅速,其大量的买手和主理人带动了众多商家和消费者。像一些特色的手工艺品商家,通过小红书电商平台,在过去一年多订单量增长了几十倍。
在双11这样的大购物节中,有这么多的现象和趋势。大家认为这样的电商节未来会怎么发展?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