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在5月上线的《社区商业公约》引起不少关注,它明确规定站内交易原则。这一举措在小红书发展历程中意义非凡,背后反映出它在新消费浪潮后的战略调整,这是吸引我们深入探究的亮点。
小红书的战略转变
小红书一直想做小而美生意。早前网红与新消费品牌浪潮下,它发展迅速。但后来随着市场变化,它开始修炼内功。从定位成内容社区就可看出其转型决心。这种转变不是偶然,而是在市场变化下必然的生存策略。例如,随着网红经济褪色,市场竞争加剧,必须做出改变才能立足。
在新规出台之前,小红书的广告生态虽火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代刷产业链成熟,这严重破坏了平台的商业生态。在这种情况下,转型成为必然的选择,规范交易规则就是转型的重要一步。
用户增长与平台定位的关系
2019年7月时,小红书就已取得耀眼成绩。如今其月活已突破2亿。这样的用户规模使它坐稳内容社区第一梯队。平台定位影响着用户增长。当确定为“内容社区”后,它的流量增长迅猛。这就是精准定位的力量,令其可以与其他平台竞争。
不过这也使得小红书的发展方向有所侧重。在短视频当道的今天,它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发挥内容社区优势,依靠独特定位吸引用户。像很多在小红书分享生活、寻找产品推荐的用户,就是被这种定位吸引的。
品牌在小红书的商业价值
对品牌来说,小红书有着独特的商业价值。从与知乎的对比来看,小红书单个月活用户广告价值是知乎的3倍。这背后是小红书用户更具消费导向。有很多品牌借小红书走红。以完美日记为例,它曾经借助小红书崛起。这显示出小红书在品牌推广方面的强大能力。
然而这种商业价值实现过程也有阻碍。比如它的SKU有限,一些品牌即使看到商业价值,也会担忧。加上其他平台的竞争,品牌在小红书投放广告有时也会犹豫。
商业化的尝试与困境
小红书一直在探索商业化的第二增长曲线。直播、电商等业务都有尝试。但除了种草业务,其他都未能带来持续增长。比如电商业务,虽然有“号店一体”机制这样的尝试,也与跨境电商合作,但社区用户站内购买习惯难以养成。
电商基础设施与传统和新兴电商平台差距明显,也是其困境之一。基础设施不足导致运营成本高,商品种类少等问题。用户在小红书种草后经常去其他平台购买,这让小红书在商业转化上难以实现突破。
与博主的关系及引流限制
小红书限制博主的引流行为。这一举措是为了维护平台自身的商业生态。但规定对于博主们的吸引力不够,毕竟站外可能有更多商业机会。就像有的超50万粉丝博主提到的,引流可能有惩罚,但不引流收入可能减少。
对于博主来说,跟品牌直接合作在站外发“软广”有时收益更高。而站外有更多合作模式,这使得小红书面临着如何平衡平台、博主、品牌三方关系的难题。
面临的竞争压力
在众多竞争对手面前,小红书压力不小。传统电商平台资源丰富,新兴短视频电商平台发展迅猛。小红书既想要借助平台优势开展电商业务,又面临诸多竞争。
实际上,一些品牌和KOL、KOC绕过平台直接合作,就是对小红书商业模式的冲击。而且其他平台的抽佣方式也在吸引更多参与者。B站和抖音的低抽佣对比小红书的情况,就是竞争压力的一种体现。
你认为小红书要如何在商业与内容社区平衡上做出更好的发展?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