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砍价活动参与人数增多影响力变大,不法分子利用砍价套取信息实施诈骗这一现象亟待关注。
砍价诈骗实例
在常州,8月10日何女士的遭遇令人惊心。她被拉入砍价群后,点击砍价链接输入支付宝账号密码,下午发现被扣款21000元。无锡的翟先生在7月31日也遇到类似情况,有人以返利诱导砍价,实则骗取信息。这些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且危险。这种事情不是个例,许多人都在不经意间掉入了这样的陷阱。
砍价看似是个很好的活动,很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去尝试,但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一点。受害者往往在不了解情况时,就轻易按照要求输入重要信息。
砍价中的幌子
看到商品宣传说砍价免费得商品,很多人就开始拉人砍价。等历尽艰辛把价格砍到0元或者低价时,却发现可能是个假的。有时即便价格砍下来,收货信息里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还有些时候砍不到免费标准,但看到低价就想买,支付后却发现被骗。
这种打着砍价旗号的诈骗手段多种多样。人们以为能占便宜,实际却是被欺骗的对象。那些所谓的优惠可能是引诱你上钩的毒饵,背后藏着黑手正准备掏空你的口袋。
链接背后的危险
砍价链接可能包含病毒。一旦点击,手机中毒,钱财被盗取。不法分子为规避微信安全审核机制,还会诱导用户从浏览器打开链接填写个人信息。他们以各种理由获取验证码等信息,只要用户稍不注意,就会泄露大量个人信息。
这种手段隐蔽又危险,许多缺乏防范意识的人很容易被这种方式欺骗。这些链接看似平常,实际是不法分子精心设置的圈套,就等着人们往里跳。
信息真伪难辨
在砍价信息安全性和真实性方面,很多用户辨别能力差。真假信息混杂传播,导致个人信息得不到保护。很多人看到砍价链接就点,根本没思考其来源是否正规。这一方面是因为贪小便宜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相关的安全意识。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不良信息肆意传播。砍价信息看似无害,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就容易成为受害者。
信息泄露危害
点开诈骗活动页面后,个人信息泄露,电子银行账户安全受到威胁。有可能会被卖给广告商或诈骗集团,这不仅会收到无尽的广告骚扰,还会威胁到财产安全。个人隐私在这种情况下就如同赤身裸体暴露在恶人面前,随时可能被侵害。
我们的信息就像我们的盔甲,一旦泄露就等于给坏人可乘之机。而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却还懵然不知,不知道自己的权益正在被侵犯。
提高警惕必要
市民日常生活中看到砍价活动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填写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而遭受损失。社会也应加强对这类诈骗的宣传防范。
如果你不想成为下一个被诈骗的对象,就要谨慎对待砍价活动。面对这些可能存在的诈骗风险,你是否还敢轻易点击那些看似诱人的砍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