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平台砍价活动的盛行,看似能让消费者占尽便宜的砍价,如今却成了不法分子的诈骗新手段。砍价本是一种有趣且能得实惠的营销方式,但背后隐藏的骗局正威胁着无数人的利益,这不得不引起大众重视。
砍价变味
很多人都熟悉砍价活动,商家打着只需拉人砍价就能免费拿商品的旗号。比如在一些热门电商平台,随处可见的砍价活动声称能以低价或免费获得商品。在街上还能听到有人在谈论为了某个砍价活动求了多少朋友帮忙。可事实上,这些看似诱人的砍价背后,有不少是虚假宣传。像有的商品即便砍价成功,发货来的却是质量极差根本不值的东西。
而当砍价达不到要求的人数时,又会出现可以低价购买的提示,引诱消费者购买。这就不是最初宣传的免费拿商品的美好愿景了。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被误导,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则掉入了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
诈骗实例
在现实生活中,砍价诈骗的案例不胜枚举。就拿常州市的何女士来说,8月10日那天,一个陌生人把她拉进砍价群。中午她点击发来的砍价链接输入支付宝账号密码后,链接消失,当天下午就发现支付宝在拼多多上被扣款21000元达8次之多。这就是因为点击了不明来源的砍价链接导致钱财受损。
还有无锡的翟先生,7月31日在微信群看到砍价返利的消息心动了。添加好友后按对方要求下载软件并转账,到8月1日损失了59456元。这些都是实打实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砍价诈骗事件,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受害者的血泪教训。
诈骗手段
不法分子利用砍价进行诈骗是有一系列手段的。他们会发送钓鱼链接,而且为了逃避微信的安全审核,诱导受害者从浏览器打开。如有的链接看起来像是正规的砍价链接,点开却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等各种信息。
还有的以验证手机号为借口索要验证码,这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他们会在链接里植入病毒,一旦点击,手机中毒,账户里的钱就可能被盗取。一旦用户信息泄露,面临的就不仅是经济损失,还有可能被广告骚扰等后患。
背后的危险
砍价诈骗危及的不仅仅是当下的财物损失。当用户点开诈骗的砍价页面,个人信息泄露,电子银行账户等安全就受到严重威胁。谁也不知道这些信息会被用在哪里,也许会被卖给广告商每天收到无数垃圾信息,或者被中介用来大量推销。
更可怕的是被卖给诈骗集团,那用户的财产安全将遭受大规模的侵害。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而爆炸,给受害者带来不可预估的灾祸。
警惕措施
市民朋友们面对砍价活动要高度警惕。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的砍价链接,先分辨来源是否可靠。绝对不能轻易就填写个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这种敏感的信息。不要因为一时的小便宜就放下防备之心,哪怕看起来多么诱人的砍价,如果源头不明,宁可不参与。
像很多社区经常会组织宣传防范诈骗知识的活动,大家可以积极参与去学习更多辨别诈骗的方法,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
保护自己
每个普通民众都要学会保护自己。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骗子的手段也不断更新。一次疏忽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不要以为诈骗离自己很远。
就像每年有那么多的诈骗案例公布,每个受害者在未被骗之前都未曾想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大家要从自身做起,拒绝来源不明的砍价活动,保护好个人信息,守护好自己的财产。
你有遇到过疑似砍价诈骗的情况吗?希望大家看完文章能点赞和分享,让更多人远离砍价诈骗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