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价火热与危机
砍价活动近几年凭借看似诱人的让利模式迅速走红,吸引了无数人为之“疯狂”。众多参与者纷纷发动亲朋好友助力砍价,以期用最低成本甚至免费拿到心仪商品。可随着这项活动热度飙升,危机也在悄然靠近。砍价竟成了不法分子设局的温床,给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
常州何女士遇骗经历
8月10日在常州,市民何女士的生活因砍价而陷入麻烦。当天,一个陌生人加她进砍价群,中午何女士收到砍价链接随手一点,输入支付宝账号和密码后,链接跳转消失。下午她就发现支付宝8次扣款共21000元,且都是拼多多消费。何女士后悔不已,本想捡便宜却掉进陷阱。
无锡翟先生的受骗遭遇
7月31日无锡市民翟先生也没躲过砍价诈骗。他在“拼多多,砍价群”看到砍价返利信息,点击钓鱼链接后被诱导离开微信,在浏览器打开并填写了个人信息。不法分子还以验证手机号为由索要验证码,翟先生一步步落入陷阱。他懊恼自己太大意,没看清其中的猫腻。
免费商品的虚假幌子
很多时候我们能在网上看到“多人砍价免费拿商品”的宣传。满怀期待地让朋友帮忙砍价,耗尽人情后,所谓免费商品可能压根不存在,或者是伪劣产品。这巨大的落差让人愤怒又无奈,不仅浪费了精力,还可能因此被不法分子利用。
砍价背后的支付风险
满心欢喜价格被砍到0元准备领商品时,往往要填姓名、电话、收货地址、身份证号等信息。即便砍价人数不够,提示低价购买,一些人也会心动下单。可结果钱付出去了,商品却没收到,微信绑定银行卡里的钱也不翼而飞,让人陷入经济损失和无端懊恼中。
信息泄露的严重危害
在砍价信息真实性难辨的情况下,用户信息容易泄露。点开诈骗页面后,个人信息、电子银行账户安全都受到威胁,广告骚扰不断。更可怕的是,若开发公司出售用户信息,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将遭受重创。我们该如何在享受砍价乐趣时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