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价活动本来是能让大家享实惠的好事,可如今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了诈骗新手段,不少人都掉进坑里了。
典型案例一
8月10日,在江苏常州,市民何女士被陌生人拉进砍价群。当天中午,她收到砍价链接后,没多想就点进去填了支付宝账号和密码。不久链接消失,到下午何女士发现支付宝有8笔共21000元的扣款,全是在拼多多消费。这让何女士后悔不迭,辛苦赚的钱就这样没了。
如今网络诈骗手段多样,砍价链接成了新“陷阱”,大家点击链接时可得仔细想想,别像何女士一样疏忽。
7月31日,无锡的翟先生在“拼多多,砍价群”看到砍价有返利的消息。他添加“菲菲”好友后,被诱导下载软件,还通过多种方式转账。到8月1日17时30分,翟先生发现被骗,损失59456元。这么大一笔钱,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少。
这给我们提了个醒,看到有返利的砍价活动,别轻易相信,不然很可能像翟先生一样遭受经济损失,追悔莫及。
钓鱼链接手段
不法分子常假借砍价发钓鱼链接,为绕过微信审核,诱导大家从浏览器打开,并让填写姓名、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有些人觉得无所谓就填了,却不知这就像把家门钥匙交给坏人。
还有的以验证手机号为由要验证码,验证码如同金库钥匙,给了不法分子,财产安全就没保障了,大家可一定要守好这道防线。
免费商品陷阱
网上很多砍价宣传称多人参与就能免费得商品。很多人费劲拉朋友砍价,完成后却发现商品要么是假的,要么是伪劣产品,太坑人了。我们消耗友情帮忙砍价,最后是这样的结果,心里肯定很不痛快。
即便砍不够人数,页面提示低价购买,很多人买了后却收不到商品,钱还没了。这就说明砍价活动里暗藏很多猫腻,大家别被低价迷惑。
手机中毒隐患
不法分子在砍价链接中植入病毒,用户一点击手机就中毒,他们就能盗取钱财。很多人手机里不仅有生活费,还有工作资金,一旦中毒损失可不小。
手机里还有各种重要信息,中毒后很可能被泄露,导致各种骚扰甚至更多诈骗。所以大家要保护好手机安全,别乱点可疑链接。
个人信息风险
部分用户难辨砍价信息真假,导致信息混乱传播,个人信息泄露。泄露后电子银行账户不安全,广告骚扰也不断,让人不胜其烦。
若开发公司把用户信息卖给不良商家或诈骗集团,那安全威胁更大。我们在享受网络便利时,也要注意保护隐私和财产安全,别让不法分子得逞。
在面对砍价陷阱如此横行的当下,你还会轻易参与微信群、朋友圈的砍价活动吗?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点赞并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