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春晚与互联网大厂的合作互动成为热门话题。春晚的播放量连年上升,互联网大厂的参与方式也不断革新。这其中有诸多值得探讨的点,无论是播放量背后的意义,大厂玩法的转变,还是不同平台的收获,都充满看点。
竖屏看春晚的热度
近几年,春晚的直播播放量持续上升。就像今年,竖屏看春晚的播放量达到4.96亿次,较去年提升不少。这表明人们观看春晚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如今很多人喜欢拿着手机,通过竖屏的方式来观看春晚。而直播用户人数达2.86亿人,较去年同时间也有所增长。数字的增长反映的是大众对春晚关注度的持续提升,也体现春晚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这背后不仅是春晚自身节目内容的魅力,也是互联网传播方式助力的结果。
互联网大厂的春晚之旅
从过往十年来看,互联网大厂纷纷登上春晚舞台。最早像微信支付、支付宝集五福等。它们在春晚上的互动玩法各有千秋。如今随着时间推移,新的互联网大厂加入进来。蛇年春晚就有阿里、小红书和B站的合作。它们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阿里做独家电商互动平台,小红书搞笔记分享,B站负责直播与弹幕服务。这是一种资源的整合,也是春晚不断拓展互联网合作模式的体现。
互动玩法的转变
在经历内部调整后,互联网公司在春晚上的互动玩法有了很大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发红包吸引用户。就像阿里与春晚合作时,淘宝结合重点业务许愿领红包瓜分25亿。还使用AI定制云参演证等前沿的东西。这是因为互联网从拉新增长转变为留存转化。以前简单发红包就能吸引大量新用户。但现在随着用户细分场景被瓜分完,单纯靠新花样吸引新用户不那么容易了。
B站和小红书的崛起
B站和小红书正在崛起。B站上线42年全部总台春晚内容,播放量可观,而且春晚B站官方账号吸粉很多。小红书平台上春晚相关互动量巨大,是去年2.4倍。它们在向互联网第一梯队冲击,对于它们来说,春晚是个很好的平台。春晚的巨大流量可以帮助它们提升知名度,也有助于平台吸引更多元的用户群体,更好地推广自己的业务。
难以复制的成功
想复制过去某些互联网产品借助春晚一夜成名很难了。比如当年微信摇一摇在春晚后知名度大增。但到后来的情况就大不相同。像手机百度虽然收获上亿新增用户,但是留存率极低。这是因为整个互联网行业格局在改变。各平台需要结合自身业务做出更有效的互动,而不是单纯靠春晚增加曝光度就想成功。
春晚影响的多元体现
不仅仅是互联网大厂,像杭州宇树科技也因春晚受到关注。它的机器人引发话题登上热搜,相关产品还一度售罄。说明春晚对企业产品宣传有很大影响力。同时春晚节目在如今圈层多元和多屏互动下,仍然有受众,只是再难出现一个平台在春晚合作搭档中赢者通吃的局面了。这反映了当下媒体多元化和用户需求多样化的趋势。
你怎么看待春晚与互联网大厂未来的合作发展?希望大家能留下自己的看法,可以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