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在5月上线的《社区商业公约》禁止站外交易引流。这一举措可谓直击痛点,小红书想把流量和生意牢牢攥在站内。可这背后隐藏着小红书在商业路上的诸多渴望、挣扎与挑战。
小红书的定位转变
曾经小红书着力在小而美生意,网红经济高光过后,新消费品牌浪潮也渐渐退去,小红书意识到要变革。它给自己定位为“内容社区”,事实胜于雄辩,定位转变带来了流量增长,从2019年7月用户数突破3亿、月活突破1亿发展至今月活超2亿,跻身内容社区前列。这是新定位的成果体现。不过它虽然和抖音、快手没法比,但在内容社区类的表现足够亮眼。
这一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它要与之前的形象和生态慢慢割舍并重塑。要让所有用户以及品牌方适应这个新的小红书,就像是一场变革,总会有些动荡。
商业化的寻找与困境
小红书在商业化道路上积极探索。直播、电商等业务它都试过了,可除了种草之外,持续性增长一直没找到。像曾经借小红书走红的完美日记,营销费用也在减少。这就反映出小红书的商业化瓶颈。
不是它没有努力。它一直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奈何目前来看,成果不显著。电商业务不见起色,商业广告价值虽然不错,例如和知乎对比,2亿月活对比1亿月活,广告价值更突出。但没有能很好的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
软广背后的利益权衡
小红书上软广很多。比之B站和抖音抽佣低,这里抽佣似乎相对较高。一些品牌就钻空子,绕过平台和KOL、KOC直接合作发“软广”。这背后是平台、品牌、博主之间的利益博弈。
而且代刷产业链成熟,这种假象繁荣的背后其实是平台生态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小红书要去治理,要去权衡如何既保持博主的积极性又保障平台广告价值和品牌的权益。
拔草业务的新征程
2022年起小红书发力拔草业务。笔记里增加电商转化链接就是一个表现。和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推广“福利社”,然而用户习惯没有那么容易被改变。就像播下了种子,迟迟不见收获。
用户还是习惯站内种草站外购买。这与它原本的期望背道而驰。它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很长的推广周期去养成用户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
号店一体的机会与挑战
2021年8月的“号店一体”机制给品牌直连消费者的机会。理论上是个双赢的举措。可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商家入驻。
不过目前来看,也并没有发挥到极致。商家的顾虑也很多,比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与传统电商或者短视频电商的竞争力相比还存在差距。它还面临SKU不足的问题,用户被吸引来了却找不到想买的东西。
留客站内的难点
小红书不让博主流量引流到第三方,不然就惩罚。可问题是对很多商家而言,留在站内吸引力不够。尤其是电商基础设施差,用户体验受影响。
和其他电商竞争的时候就落了下风。小红书希望打造闭环,但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是当务之急,不然难以把用户和商家都留住。
那么你认为小红书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突破现在的商业困局?你是否看好小红书未来的发展?欢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