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作工具普及
如今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不断迭代,众多AI创作工具如潮水般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就像小红书用户能借助AI“一句话生成配图”,在快手,通过“可灵AI”可实现图生视频。仅需上传文字描述和参考图,视频就能快速生成,极大方便了内容创作。
在日常使用中,这些AI创作工具让普通人也有了优质内容产出的能力。无论是用于个人分享动态,还是用于小型创作者发布作品,都能使内容更容易传播和分享,给互联网内容生态注入了新活力。
职业数字画像首秀
2024年9月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时间点,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可灵AI”携手,发布了“职业数字展馆”短片。这是首次以AI方式全景呈现职业数字画像,开拓了职业展示的新方向。
这个短片让人们能更直观、全面地了解各类职业信息。通过AI的技术优势,把原本抽象的职业概念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对求职者了解行业,还是从业者拓展职业视野都有极大帮助。
智能搜索新体验
近期,像新浪微博、小红书、微信“搜一搜”、哔哩哔哩等互联网平台,均推出了“智能搜索”功能。依托平台数据库和大模型联网搜索等技术,AI能根据用户问题生成个性化答案,还能帮忙总结筛选搜索内容。
以小红书的生活搜索应用“点点”为例,它依靠平台上丰富的生活方式、旅行打卡类笔记,在定制旅行攻略、搜集生活妙招方面表现出色,让用户搜索变得更省力、更精准,提高了获取有用信息的效率。
网络互动更丰富
生成式AI让网络互动增添了别样色彩。哔哩哔哩上有基于微博知微大模型训练的AI机器人“AI课代表”,网友分享优质知识长视频给它,就能一键获取视频摘要。
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以往用户自己消化长视频内容的模式,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让更多用户愿意参与到知识分享内容的互动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络社区的活跃度和知识传播效率。
内容创作的困扰
尽管AI的内容生成能力让人惊叹,但它也带来了一些困扰。随着生成式AI技术发展,市面上出现专业洗稿工具,支持快速改写、批量发布,抄袭洗稿变得更隐蔽。像艺术史领域博主小铭,她精心策划的知识分享视频可能会被抄袭。
而且当前的AI生成内容还存在同质化、虚假、低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也对优质内容创作者造成了伤害,挫伤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多方治理齐发力
针对上述问题,各平台已经开始行动。今日头条在2024年开启治理,对抄袭、洗稿“零容忍”,并加强AI内容审核。除了现有的治理手段,还在探索“用AI治理AI”的方式。
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发现虚假内容有特定文风,平台在检索链路中引入“AI模型学习虚假内容写作风格”机制。不过,专家指出AI生成内容治理复杂,需要政府、平台、创作者等多方共同配合支持。
你觉得AI在职业展示和内容创作领域会有怎样的未来发展趋势?快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