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作工具涌现
如今,生成式AI大模型不断迭代升级,各类AI创作工具纷至沓来。它们纷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使人工智能广泛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每个角落。像小红书、快手等平台都有了强大的AI创作功能,让内容创作变得更为轻松快捷。
在小红书上,用户借助AI“一句话生成配图”,文字搭配上生动图片,内容传播分享的效果显著提升;快手的“可灵AI”,用户只要上传文字描述和参考图就能实现图生视频,其功能令人惊叹。
AI助力内容全景呈现
2024年9月,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可灵AI”合作,发布了“职业数字展馆”短片。这一短片首次以AI方式全景呈现职业数字画像,展示了AI在专业领域内容创作上的强大能力。
生成式AI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学习海量数据,并自主创造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这意味着它可以为不同行业的内容呈现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打破传统创作的局限。
平台开发便捷内容工具
基于AI大模型技术,互联网平台不断开发便捷的内容生成工具。这些工具满足了更多人的创作需求,让脑海中的想象能轻松呈现在眼前。
比如,近期新浪微博、小红书、微信“搜一搜”、哔哩哔哩等平台推出“智能搜索”。像小红书的“点点”生活搜索应用,依托平台大量笔记,在定制旅行攻略、搜集生活妙招等方面表现出色,使搜索既省力又有趣。
AI让网络互动更丰富
生成式AI大模型除了助力内容搜索,还让网络互动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哔哩哔哩上的“AI课代表”,它能为网友一键获取优质知识分享长视频的摘要。
在微博上,还有基于知微大模型训练而成的AI机器人。它们不是真人用户,却能为用户带来更多样化的互动体验,增加了网络交流的乐趣和效率。
创作乱象亟待治理
尽管AI的内容生成能力有目共睹,但内容创作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市面上有专业洗稿工具,支持快速改写、批量发布等操作,让抄袭洗稿变得隐蔽快速。
艺术史博主小铭每次创作视频都需悉心策划、阅读大量资料,然而抄袭洗稿行为却冲击着原创创作环境。今日头条在2024年开启治理,对抄袭、洗稿“零容忍”,加强对AI内容审核。
探索AI治理新路径
除了现有的治理手段,各平台在探索“用AI治理AI”。通过引入“AI模型学习虚假内容写作风格”机制,利用生成式AI大模型学习发文风格,精准锁定虚假内容。
不过,多名专家指出,AI生成内容的治理很复杂,需要多方力量配合支持。例如平台发现虚假内容常伴夸张文风与用词,治理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联合各方共同行动。
大家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让更多平台探索出成熟有效的AI治理方案,最难的点会是什么?希望大家积极评论互动,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