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快手商业化及电商事业部进行了新的架构调整,作为2025年快手第一次大动作,尤其是广告业务商业化事业部变动大,这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探讨的事情,吸引着我们去深入挖掘。
从8个到5个业务中心的整合
在这次调整中,快手商业化把原来的8个业务中心整合成了5个。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改变,它表明快手在业务布局上有了新的思考。这一整合让行业的归拢更加明晰,有助于内部资源的集中调配。从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来看,这是快手适应市场变化的一步。这也许是快手在分析过往业务数据后,发现整合后的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这对员工来说,也是工作方向的一次重新梳理,他们需要在新的组织架构下找到发展方向。
这种整合在互联网行业并非个例。其他一些竞争对手也曾进行类似的业务整合,目的都是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例如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之前业务分散,整合后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快手商业化的这次整合似乎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希望借此获得更好的业务增长。
腾讯背景负责人任用
我们看到有腾讯背景的人员担任要职,像张秦勤负责内容消费业务中心。他们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比如张秦勤2015年在腾讯担任高级产品经理。这些有着腾讯背景的人员参与到快手的商业活动中,为快手带来不同的运营思路。他们能将腾讯的一些好的管理经验、业务模式等引入快手。
然而这也可能引发一些担忧。快手作为独立的平台,过多任用腾讯背景的人员是否会导致文化冲突或决策被过多干涉?而且这对于快手原有的员工来说,是否会影响他们的晋升空间?他们是否能适应有着腾讯背景领导的管理风格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标抖音广告业务
快手广告销售线向抖音看齐是很明显的。抖音的广告销售体系已经很成熟,分了大众消费、内容消费等不同板块。快手积极对标,类似于一种追随策略并且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抖音广告的复刻。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抖音在广告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功,快手模仿其模式可能会快速提升自己的广告业务能力。
但快手如果只是单纯的复刻,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特色。每个平台的用户群体、平台氛围是不同的。例如快手社区的土味文化较为突出,其广告推广如果一味按照抖音模式,可能无法精准触达自己的核心用户,需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根据自身情况有所调整。
视频号的竞争冲击
视频号在去年攻势凶猛,尤其在服饰、本土美妆等行业抢夺了很多广告主资源,广告主不断在流量采购上加仓视频号。在当下紧缩的互联网行业里,广告市场这块现金流蛋糕的争夺更加激烈。这就使得快手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威胁。快手需要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来对抗这种冲击。
也许快手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用户忠诚度来吸引广告主。毕竟快手有一批忠实的创作者和观众群体。如果能引导这些用户参与到广告营销中,让广告主看到其影响力,可能会重新夺回部分客源。
快手商业化增速与团队调整
快手商业化业务连续6个季度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速,这显示出王剑伟在商业化方面的能力。同时,商业化团队不断调整可能和广告业绩增长有正相关关系,所以管理层形成调整惯性。这种调整可能进一步优化团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不过团队的调整也有风险。过于频繁的调整可能让员工产生不安感。员工一直在适应新环境,就难以聚焦业务。例如某个员工刚适应了一个业务中心的工作,结果又被调整到新的部门,这就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和专注度。
品牌业务中心的取消
快手取消了品牌业务中心,这是个值得关注的调整。之前快手想从品牌广告市场获取更多预算,如今放弃说明在业务策略上有了改变。从快手2024年财报看,效果类广告主提及更多。这可能是快手审视自身资源后认为效果类广告更有前景,值得投入更多资源。
这一调整也可能影响与品牌广告商的合作关系。那些曾经与品牌业务中心合作的广告商或许会重新考虑与快手的合作方式和投入力度。
你是如何看待快手这次-commerce事业部架构调整的?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