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和抖音是当下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它们的变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个话题既涉及商业利益的纠葛也关系到众多创作者的收入,充满了热点与争议。
快手直播收入趋势
快手直播收入预计与行业趋势相似,增长不会太快。这不是无端的猜测,回顾过去各平台发展,很多业务在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类似的放缓情况。并且从数据来看,快手相关业务数据和曾经处在同阶段的抖音对比,也显示出这样的趋势。这对依赖快手直播盈利的创作者等各方来说,需要调整预期,毕竟收入的增长速度直接和切身利益相关。而快手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深度挖掘自身优势,探索新的盈利点。
在当下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快手直播面临诸多挑战。新的娱乐模式不断涌现,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如其他新兴短视频平台或者传统娱乐行业都在抢夺用户。而且快手的用户群体也逐渐趋于稳定,新用户增长没有那么迅猛,这也限制了直播收入增速。
业务数据对比快手与抖音
将快手今年和去年此时段与抖音的业务数据比较,如DAU、MAU、用户留存和时长等是差不多的。这些数据反映了平台的运营状态。从DAU来看,两者都是以亿来计数且基本处于同一量级。MAU方面,数据的相近也代表着有相似规模的潜在市场。然而这也意味着在这场竞争中,快手要想脱颖而出,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
同时也要看到数据背后是不同的运营策略。抖音的算法推荐带来的用户粘性和快手基于用户关系的运营模式虽然目前数据上不分上下,但在未来可能走向不同的发展轨迹。例如在吸引新用户方面,算法推荐可能更有优势,但快手的用户关系链一旦构建稳固,就会有很强的用户留存力。
快手电商业务起步与抽佣
快手电商在Q3开始发力,从发布快手小店等电商变现举措就能看出。比较淘宝的电商发展历程,淘宝做了三年,月活达5.5亿才做到1000亿GMV,而快手直播去年9月底才开始。并且综合阿里、拼多多和蘑菇街第三方直播业务的抽佣率来看,快手抽佣率大概不超10%。这对在快手平台做电商的商家是很重要的信息,可以据此规划成本和利润。
这一抽佣率也影响着快手电商业务的发展布局。较低的抽佣率可能吸引更多商家入驻,但相对的自身盈利也会受限。同时在奖励优质店铺上,如果投入过多资金,会进一步压缩自身的盈利空间,后续的发展资金可能就会不足,不利于长期业务拓展。
快手三部分收入状况
快手的三部分收入中,直播业务大概在300亿左右,低于这个数值的可能性较大。直播电商业务还将抽佣的钱大多奖励给优质店铺。从财务角度来说,这笔钱过了利润表又通过成本返还给主播。所以实际上快手可用于其他方面如研发、营销等的资金可能不超300亿。这关系到快手的内部运营资源分配问题。
在这样的收入结构下,如果不能提高直播业务收入或者合理调整抽佣等盈利模式,在面对同类型竞争平台时会很吃力。尤其是要进行新业务开拓或者数据研发投入时会资金不足,可能会滞后自身的发展步伐。
快手和抖音内容创作者比较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现阶段快手似乎比抖音友好,因为用户是创作者自己的而不是算法的,钱暂时也是自己的。不过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调整收益政策。历史上有很多平台和网红的博弈例子,像小红书和kol大战等。这其实是平台成长过程中平衡自身盈利和创作者激励的一个过程。
创作者在选择平台时需要考虑长远利益。如果只看眼前,快手可能是较好的选择,但如果想要长期稳定的收益并且适应平台的发展调整,就需要综合考量。而且每个创作者的定位不同,在快手或者抖音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机会,例如舞蹈类创作者在抖音可能有更好的算法推荐宣传机会,而生活类在快手基于关系链可能传播更好。
快手抖音在电商带货面临的不同难题
虽然抖音和快手都重视电商带货,但定位不同导致面临的难题不同。快手侧重于电商本身,要深入挖掘主播网红数据等。而抖音本质切的是广告,对百度、腾讯、阿里的相关业务产生影响,面临的是完全不同层级的竞争难度。这决定了它们未来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重点会有很大差异。
快手在电商带货上要建立更丰富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等。抖音则更要注重维护在广告市场的份额,如何平衡用户体验和广告投放的关系。从市场竞争来看,快手的电商竞争对手众多,如淘宝等老牌电商。抖音则在广告领域要与众多传统广告巨头竞争。
你觉得快手未来在变现方面,最应该从哪个环节入手进行突破?希望大家点赞、评论、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