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电商世界里,小红书曾经被大众认为是客单价较高商品的聚集地,但如今情况正在悄然改变,这一转变充满了机遇与新的商业动态,十分引人关注。
小红书平台生态转变
曾经,小红书上多是高价商品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现在,众多产业带商家的涌入正在重塑这种印象。例如,以前平台上多是贵妇、中产阶层消费得起的高端货,现在则多了很多普通人也能消费的产品。这一变化并不是偶然的,是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走向。不同消费层次的用户都在小红书活跃,单纯只有高价货难以满足全部需求。众多普通用户在小红书的占比逐年增加,这促使产业带商家产生了来这里掘金的想法。
从平台角度看,内容驱动的小红书想要继续扩张电商版图,必须扩宽商品的价格带。这一转变让小红书能容纳更多层面的消费者,以往客单价过高导致部分群体无法参与进来的情况正在改变。
厂二代的掘金思路
厂二代们来到小红书并不是单纯的想打价格战。对他们来说,吸引年轻用户是关键。这些年轻用户注重性价比,不同于单纯注重低价的消费者。比如2019年就创立舒适派羊绒团团品牌的团团,她看准了小红书上年轻用户的消费潜力。这些厂二代没有重走父辈老路,他们不想以低价劣质来获取市场,而是注重产品的颜值和设计感。像有些产业带制作的产品,在保证质量和设计的前提下,相比高价的设计师品牌,有着很大的价格优势。
厂二代们把目标定位在年轻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数量庞大。如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他们虽然收入暂时有限,但追求高品质生活和具有设计感的产品,厂二代的产品恰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用户拥抱产业带商品的理由
从用户来看,之前的情况是很无奈的。像早期一些买手直播间里很多设计师品牌产品价格高不可攀,对于收入不高的用户来说望尘莫及。在小红书面向的大学生和年轻职场人士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但他们的消费能力与高价设计师品牌并不适配。而产业带商家提供的商品却价格亲民得多。在满足价格适合的同时,对于设计感和颜值也没有放弃要求。如果产品只有低价而缺乏设计,这并不会得到这些年轻用户的亲睐。
年轻用户们在选择商品时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高价格代表的所谓高品质,他们会对比产业带产品和高价位产品之间的性价比。只要产业带商品在设计和质量上表现不错,必然会得到更多年轻用户的支持。
小红书不同的商业模式
对比其他平台,小红书有着独特的商业模式。服饰品牌Lao Ban Zhou主理人提到,小红书的模式类似早期微博和淘宝联动的种草模式。但和那时候不同的是,用户可以在小红书平台内直接完成下单成交。这种模式适合高智群体的消费习惯,他们能够快速下单购买。这是吸引商家和用户的很重要的点。而且小红书吸引的高智群体往往还带来了高消费力。
商家在这个平台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产品内涵。他们不需要单纯依赖价格来吸引顾客,而是可以从设计、服务以及故事性多方面去展示商品特色,并让用户买单。
产业带商家的升级之路
产业带过去常被认为存在低价低质的问题。但如今到小红书掘金的年轻厂二代们开辟了产业带2.0路线。他们更注重用设计和服务取胜。像做了15年服装行业后创建新中式品牌久狮的施文君就提到,他们注重的是设计和服务而非价格竞争。这种产业带商家升级的趋势,让整个处于产业带上的企业形象都得到了提升。他们告别了过去的低价低质标签,往更优质的品牌形象发展。这在小红书上可以吸引更多注重品质生活的年轻用户。
在这个升级过程中,工厂也在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他们从产品的原材料、设计、制作到最后的成品包装,都在向高品质靠拢,以适应小红书的用户要求。
小红书电商官方的推动
产业带商家在小红书的崛起,离不开平台官方的推动。其他货架电商平台早就开始扶持产业带,小红书也不甘落后。小红书官方意识到各类商品和商家的进入对于平台多样性和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地在各个城市吸引产业带商家加入。从外部来看,很多人也许只看到了小红书高端市场的发展,忽略了他们在其他价格带上的布局。实际上小红书在发展各个价格带商品的同时确保符合平台的调性。
官方为商家在小红书的发展提供了不少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例如降低一些条件让商家更容易入驻,又或者给予相关的流量扶持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促使产业带商家在小红书能更好的发展,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你是否也发觉在小红书上购物体验变得更加多元化了?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和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