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看似美团流量占优,却按五五对等合并,只因大众点评有更好现金流。如今大众点评在美团大框架下究竟啥地位,实在让人好奇!
合并往事回顾
8年前美团和大众点评从流量看是三七开,美团占大头,但最终合并却是按五五比例。这是因为大众点评虽流量少些,不过现金流状况更佳。此次合并在当时的互联网行业引起不小轰动,大量资源和用户开始整合,开启了外卖与到店消费领域的新格局。
从合并完成后新公司的发展能看到,双方既保留了各自特色,也在业务上进行了协同拓展。大众点评凭借过往多年积累的优质商家资源和用户评价体系,与美团强大的地推能力和技术支持相互配合,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地位。
月活上升态势
直到2023年,随着美团在内容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大众点评的月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走上了上升通道。这背后是美团整体战略调整起到了促进作用。美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优化算法推荐、丰富内容资源,使得大众点评能触达更多新用户。
这一上升态势让大众点评在竞争激烈的本地生活服务App中更有底气。更多的月活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商家更愿意投入资源,用户也能享受到更丰富的优惠和服务,形成了一个相对良性的循环。
品牌担忧风波
“美团点评”集团名称简化为“美团”,这在当时引来了舆论的强烈反弹。大家纷纷猜测美团是不是要关闭大众点评,或者消除这个品牌。一时间在网络上引发众多讨论,很多忠实用户表达了对大众点评的不舍和担忧。
从这件事能看出大众点评在用户心目中有一定地位。尽管美团一直强调不会放弃大众点评,只是为了品牌简化和战略聚焦,但这次风波还是给品牌形象带来一定冲击,也提醒美团要注重平衡旗下不同品牌的发展和用户情感。
发展延缓困境
王慧文退休后,美团体量愈发庞大,高层把注意力集中在外卖和优选等更艰难的战事上,对大众点评就照顾不过来,求变之路再次延缓。在其他竞争对手不断创新变革时,大众点评错过了一些发展机会。
例如在利用推荐算法进行内容泛化方面进展缓慢,大部分内容依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餐厅的评价上,难以打破下沉市场。这使得大众点评在拓展新用户和新业务领域遇到了瓶颈,市场份额受到潜在威胁。
竞争对手威胁
抖音从2018年就开始意识到本地生活的重要性,组建POI团队,上线基于LBS位置的生活服务功能。而且抖音优势显著,零入驻费、零提点,还有几乎无限的流量,很快吸引大量商家入驻。抖音进入本地生活领域后,产品迭代速度极快,一直在侵蚀美团的基本盘,也给大众点评带来巨大压力。
小红书内容与大众点评有相似之处,一旦全面进入本地生活领域,大众点评在内容上就要面对有力竞争。二者吸引的用户群体有部分重合,若小红书凭借其平台优势加强本地生活内容建设,大众点评可能会流失一部分追求生活服务攻略的用户。
应对策略考量
大众点评要守住基本盘,靠的是十几年来对商家的深度影响,这是其真正底牌,也是抖音软肋。在二级市场人士看来,大众点评的上策是把握好餐饮流量入口身份,积极应战。实际上,大众点评有直营团队,选品和运营能力应比抖音强。
从商家端信息可知,大众点评适合商家长期声誉和影响力维护,抖音则适合配合平台活动带动门店销量。大众点评可发挥自身优势,为商家提供更精准营销方案和数据分析,提高商家忠诚度和用户体验,从而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大家觉得大众点评在未来能扛住抖音和小红书的竞争,继续保持优势吗?快来评论区留言讨论,觉得文章有用的别忘了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