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的念头
在各路主播盛行时,我心中一直有着在镜头前和粉丝交流的渴望。这种念头令我十分好奇其中的感觉。可我觉得自己外貌不出众,性格还不外向,这个想法就这么一直被搁置着,就像一颗蒙尘的种子,想发芽却缺少勇气的土壤。
我在观望各种主播类型时,发现游戏类内容在虚拟偶像直播间特别受欢迎。这让我心里又燃起了一丝希望,于是我在简历里特意加上了“B站主播”这一条,想要给自己一个新的机会,说不定就能开启不一样的篇章。
多样的人设
B站上的虚拟主播人设真是五花八门。其中有贴近现实的,比如“元气满满的海外留学生”“醉心艺术的普通打工仔”,让人感觉很亲切,就像身边真实存在的人一样。也有大开脑洞的,像“3000岁狐妖”“电气小恶魔女仆”,充满了奇幻色彩,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我后来遇到林先生,他给我介绍了一个还在初稿阶段的IP。说大体上是小熊化身的少女,走偏古风、国潮的路线。可林先生给出的这个形象,我却觉得和我看腻了的虚拟主播没什么区别,原以为会有惊喜,结果更多的是熟悉感。
形象的考量
林先生提到他们另一位主播,声音是萝莉风格,所以虚拟形象也走了萝莉外形。他听我的声音比较少女,也就说做少女风格形象也没问题。虽然这么说,但我心里还是有点担心,不知道自己能否驾驭这个角色,能否展现出这个形象的特点。
公司给出形象考量的方式,让我感受到虚拟主播在形象打造上有着特殊的要求。不光要声音和形象适配,还要考虑到受众喜好等多种因素,这和真人主播相比,在呈现上似乎多了一些条条框框。
漫长的招聘
我得到了一场试播机会。如果试播通过,接下来是长达一个月的真实直播复试 ,再通过了,我才可以披上白毛小熊皮,成为一名真正的中之人。相比真人主播那种“人来即上,包教包会”的气势,虚拟主播的招聘显得漫长而谨慎。
这漫长的招聘流程就像一场层层闯关的游戏,每一关都充满了挑战。我不清楚自己能否顺利通关,心里既紧张又期待,期待自己能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坚持下来,成功成为虚拟主播。
试播的准备
公司没有给试播角色具体的人设,但好不容易得到机会的我依旧要入虚拟偶像的“戏”。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没有明确人设,我只能自己去摸索、去构建角色的形象和性格。然后我开始构想试播时的话题,从现实日常中寻找灵感,比如说可以聊聊放假去哪玩的问题,希望能让这个虚拟形象更贴近生活,让观众有共鸣。
阿洺会时刻想象扮演的虚拟偶像在另一个时空的样子,她能把异世界的种种细节都想得很清楚。我也受到她的启发,决定相信“我就是奈奈”。为了不说漏嘴,我在日常生活里以奈奈自居,抓住机会练习用这个身份说话。
中之人的难处
在准备试播和想象自己成为中之人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些中之人的微妙难处。在现实舞台上,即使努力把观众当萝卜,台下仍能实时提供反馈,让人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类。而中之人却要与紧张和孤独作战,面对着摄像头与屏幕,观众没有实体、少有反馈。
再加上虚拟偶像受众比真人主播仍旧窄得多,抛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换回的永远不知道是热烈的回应还是空旷的回音,就像在黑暗中喊话,不知道会不会有应答。就像冰墩墩和虚拟偶像,虽然次元不同,但在让观众代入角色、严禁“开盒”规则上是相似的。我放下手机,想象自己成为那个纸片小人,开始憧憬着未来。大家会期待我成为的这个虚拟主播吗?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觉得文章不错的话,也请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