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抖音电商近期竟然调整了经营目标优先级,不再将 “ 价格力 ” 列为首位,转而重点追求GMV增长。这一转变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
经营目标调整 /b >
年初的时候,抖音电商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实现低价,完美订单率和月成交客户数也比较受重视,而GMV排在末位。不过到了近期,情况有了大变化,GMV被提到了第一优先级。原来是上半年GMV增速下滑超出预期,尽管内部早知道做低价会有影响,但没想到下滑这么快。
“ 低价 ” 工作重心倾斜 /b >
自从年初价格力成第一优先级以来,从商家运营到产品设计,再到商业化,不同岗位员工工作重心迅速向 “ 低价 ” 倾斜。抖音开始尝试分商品为 “ 全网低价 ”“ 同款低价 ”“ 同款高价 ” 三类,根据不同类别调整流量曝光,还为商家提供改价建议,用流量换低价。
低价刺激策略 /b >
平台强调价格力后,还指导商家把大规格商品拆成小规格,想通过小规格、低单价商品刺激用户消费。可从实际情况看,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选择不只是价格一方面因素。小规格商品可能有一些局限,在实际需求面前未必就更有吸引力。
比价策略缓解 /b >
之前的比价逻辑很严格,标准品要相对低价,非标品要降低价格带实现绝对低价。现在把注意力转回GMV后,部分激进的比价策略逐步缓解。上个月起,部分女装商家后台已看不到 “ 全网低价 ” 等标签,交流中也开始引导商家提供差异化商品及赠品。
创新产品受青睐 /b >
细分类目的创新产品,即便价格高些也受欢迎。因为它们既能增加抖音电商供给的差异化,还能提高GMV。品牌商家客单价高,承担增加GMV任务更合适;白牌商家低价品能刺激下单数,但要想整体GMV增长,创新产品潜力巨大。
低价策略局限 /b >
实行低价策略前,抖音电商价格力比较弱,很多标品和拼多多价差高达50%。一季度虽完成多个价格力系列目标,但仍无法和拼多多的低价彻底抗衡,商品价差还在10% - 20%之间。而且低价也不等于就能获得流量,直播间流量分配要综合考虑内容和商品特性。
抖音电商这次经营目标的重大转变能否真如预期那样实现GMV增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看法,觉得文章有用就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