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小红书上的无货源模式看似美好却隐藏着众多问题。一方面能轻松开店赚钱,一方面又遭遇着不少限制和风险,这其中的种种实在值得探究。
无货源的爽与Bug
无货源模式听起来很美好,不需要自己囤货之类。但是单个店售卖量少是个大bug。有些商家就想出开“店群”的办法,觉得一个店赚一点,多个店就能赚很多。可这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无货源模式,单店盈利有限,很多小商家为了多赚钱就走上店群之路,他们也许并不清楚后续会面临的风险。实际上不同商品其销售情况差异很大,这种简单的数字换算理想很丰满,现实不一定那么美好。
平台的风险识别
小红书可不是对无货源商家无动于衷。平台通过大数据等风险识别方法判定商家是否存在无货源代拍行为。而且还有用户举报、平台检查以及社会新闻等方式来认定。无货源商家要是被认定情节一般或者严重,还面临不同处罚。这一点很多商家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重视起来,他们或许以为可以悄悄进行,然而一旦被平台盯上基本就很难逃脱了。
看似包容实则严格的规则
小红书看似没有一发现无货源就立马清退商家。但对于无货源商家而言,这个规则也很不友好。无货源商家店内商品数量多,可能卖几件就被认定情节严重而关店。那些真正的无货源商家并没有从这个规则里得到多少宽容,反而是那些普通博主想尝试开店的还能有点机会。大部分无货源商家面对这个规则时是很无奈的,没什么操作空间。
申诉不易
要是被误判了,商家虽然可以申诉,但这个申诉的条件太苛刻了。无货源商家想要蒙混过关基本不可能,申诉材料不好准备。很多商家在被处罚后想要翻身很难,这对商家的影响很大。他们之前投入的精力和金钱很可能就付诸东流,往后想继续在小红书平台好好发展变得遥不可及。
平台的多次治理
这不是小红书第一次针对无货源出手了。6月的时候就对“店群”进行限制,限制商品上架数量。店群模式是流量变现逻辑,和小红书电商逻辑背道而驰。这种模式下平台的Sku虽然多但是都是重复的,对用户来说并没有更多样的选择。平台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生态健康。
无货源商品的品质问题
无货源模式下的商品多数是低劣或者“白牌”商品。大牌难以进行无货源操作。这种商品会给平台形象抹黑。当用户在平台看到很多低质量的商品,对平台的印象会大打折扣。那些想从平台流量里薅羊毛的商家,只顾自己赚钱而不在乎平台形象,可小红书想要拒绝这些商家来保护自己的生态。
你觉得无货源商家在小红书平台还会有生存的空间吗?希望看到你的评论,也欢迎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