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红书涌入大量美国用户,这一情况引发诸多思考:内容风控和审核是否能应对,是否会被墙。这可都是关系到小红书未来走向的重要问题。
小红书的当前状况
小红书一开始是海淘应用,用户偏向中产和精致人群,海外留学生也不少。目前没有像抖音那样通过不同产品区分国内外用户,只有一个主产品要兼容不同用户。现在大量美国用户进入,不是计划中的国际化布局,它技术上没做好全球化准备,算法也不在最佳状态,国内用户的新鲜感还客观上增加了国外博主热度。这对小红书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而国内用户和海外用户都有各自的兴趣圈层,现状比较复杂。
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大量新用户涌入,尤其是来自美国这种有着不同文化和内容规则的用户,可能会产生很多难以预料的内容。而小红书目前在全球化布局上,无论是整体战略还是产品技术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这种滞后如果在大量新用户的冲击下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那小红书未来的发展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内容风控的重要性
内容风控至关重要,对于商业平台而言,做好风控可能决定着平台能走多远。当下内容社区产品的风控压力主要源于监管侧,对象是用户发布的内容。风控不是简单的审核,审核只是其中一环,目的是将平台的结构性风险降至最低。小红书随着内容量增大,单纯靠人工审核扩容难以解决问题,更多要依靠技术和机器介入。若风控失败,平台可能面临多种问题,从违反规定到用户流失都会出现。
如果把平台比作一艘船,内容风控就是那块防止船漏水的木板。一旦风控失效,各种不良内容涌入就如同船底有很多个漏洞,那船就会因漏水慢慢下沉。无论是小红书还是其他内容社区平台,守住内容风控这条线,才能保障平台健康运营。
已有的风控手段
关键词过滤是目前成本较低且使用广泛的内容风控措施。但只靠关键词过滤远远不够,内容的风控不能只看单个内容,还需要从更高维度,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识别判断。在如今的互联网内容环境下,有很多隐匿的不良信息不会被简单的关键词所识别,它们可能会通过谐音、缩写或者其他变异形式存在。仅仅依靠初步的关键词过滤,就好比只是在门口设了一个简单的关卡,那些狡猾的不良内容就像会变身的小妖怪,轻易就能混进来。
小红书国际化的特殊挑战
小红书与其他有国际化布局的产品如抖音不同,抖音国内国外产品分开,国内一刀切管理没有问题。但小红书只有一个主产品要兼容国内和海外用户。如果因为新涌入美国用户就一刀切管理,对它本身的海外留学用户等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小红书必须探索适合自己国际化进程的风控方案,既不能让国外不良内容影响国内用户,也不能伤害原有海外用户的体验。
这比较像走钢丝,两边都要平衡。既要保持对国内用户内容环境的保护,也要顾及新涌入美国用户的内容创作积极性。
应对涌入美国用户的策略
小红书可以在把好发布关的基础上去进行算法区隔。比如让美国用户之间互动,国内兴趣圈层内部互动。这样在不影响国内用户原有体验的情况下,也能接纳美国用户。当然这就需要对算法进行快速调整,在短时间内将不同类型用户进行划分。
就像在一个大商场里突然来了一群特殊顾客,如果不能合理分区安排,就会让原有的顾客和新顾客都感觉不舒服。算法区隔的调整要有精准性和高效性。
内容风控的基本原则
不管小红书最后采用何种方式处理美国用户涌入后的问题,都不能违背内容风控的基础原理。每种应对策略都要紧紧围绕降低平台结构性风险这个目标。所有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平台上内容的健康,让不同类型用户能在符合规则的情况下享受平台服务。
最后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小红书在涌入大量美国用户后,应该更注重内容的开放性还是更加强化内容风控?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并评论。